談低醣烘焙(Low Carb & Keto Baking )

前幾年,因為壓力大暴食,在不到半年的時間發胖了10公斤。當時突然就鐵了心要嘗試當下流行的低碳/生酮飲食。當時還看到麵包界祖師級的人物 Peter Reinhart 共同編輯了 "The Joy of Gluten-Free, Sugar-Free Baking",讓我大吃一驚,這不是在砸自己飯碗嗎?因為對這位麵包師傅的尊敬,索性就開始了我的低醣烘焙旅程。在多次實驗下,我對成品的接受度其實挺高的。雖然說他完全不是"麵包"這一回事,但由於高油脂的成品,加上堅果粉/椰子粉的運用,成品其實是非常有風味的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就算我回歸正常飲食,常常還是會吃吃低醣烘焙的東西 - 我愛油脂的香氣,堅果的風味。

後來我也注意到台灣也有人玩低醣烘焙,而把這風潮帶領起來的,應該就是田安石這位美女吧。她最聰明的地方在於中西合璧,連中式麵點都被她融合到低醣烘焙。我帶著實驗性質的心態,買了她的書,嘗試了不少食譜,結果都讓我覺得挺有意思的。不僅風味獨特,大多做法也分常簡單,只要準備好材料,全部攪在一起就好。所以常常想吃點什麼不太甜的東西,又很懶了時候,就會參考她的食譜,再加點變化,做點東西來享受。

材料方面,低醣多半運用甜菊和赤藻糖醇提甘味,泡打粉來膨發。雖然我個人比較沒有在在意一定要多低醣,但有時候如果不想吃甜,但又怕沒味道,就會利用這些材料來提味。

最不喜歡低醣烘焙的地方,就是在於泡打粉的使用。對我來說,泡打粉不是一個很天然的東西,製作的成品也美不起來,所以那些年製作所謂的Low Carb Bread,我都不太想拿出照片來分享。整形上就如果玩黏土一般,捏的好就好看,捏不好就難看。

低醣烘焙對我而言,就是一個新領域,絕對不是一個可以用來代替傳統高碳麵食點心的東西。就好比說,泡打粉做出來的東西,你怎麼能叫它歐式麵包?低醣的成分,你怎麼可以期望它跟一般糕點一樣甜,或擁有一樣的口感?它們應該要有自己的名字,而不是成為其他東西的替代品。我對於用這種心態吃這些東西的人很不解。如果說是因為身體上的限制,那我還可以接受,但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,導致心裡想,理智又不允許自己吃糖而用這種方式達到滿足,總覺得在欺騙自己。就好像和尚尼姑吃著素雞素肉一樣,齋戒的本意應該是為了節制自身的慾望,但這樣就像欺騙自己的方式來滿足慾望,這不是有點奇怪嗎?

總而言之,人應該對自己誠實點,真的想吃什麼,就去吃一點,不要貪多就好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